close

吳安全(左)、林志強(中)和洪毅瀚旁邊的古墓,正是國家古跡鳳山寺最早創建人梁壬癸的遷葬墓。(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)梁壬癸的遷葬墓被樹根盤纏,但可以清楚看到他的兒子是瓚安和瓚福。梁壬癸家族史反映了本地最早南安鳳坡人的移民史。(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/林國明 攝)
  中新網5月5日電 據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報道,新加坡國家古跡鳳山寺最早一位創建人梁壬癸的遷葬墓,原來一直藏在武吉布朗墳場深處。當地學者和文史工作者雖然很早便留意到他那座清代古墓,卻因碑文上只刻他去世後才用的謚號,遲遲未認出墓主人身份。
  根據檔案記錄,梁壬癸(謚振榮)和妻子餘文娘(謚勤慎)、兒子梁瓚福(謚敦睦)、兒媳徐音娘(諱育娘)的遷葬墓,是在1927年4月26日從其他地方遷到武吉布朗,至今依然併列在墳場內一個荒蕪角落。
  尋墓人吳安全過去曾留意到這一組清墓,學者莊欽永30多年前在抄錄碑銘時,曾將其中一些墓的碑文收錄在他所出版的書中,但當時並不知道墓碑所刻的“皇清顯考謚振榮梁公”,其實就是梁壬癸。
  吳安全最近與新加坡當地文史工作者、也是武吉布朗人(Brownies)的林志強、洪毅瀚等聯手研究、考證後,才確認“梁振榮”就是那位在“清道光丙申年”,以“總董”身份在“丹戎巴葛之山阿”創建鳳山寺的“梁壬癸”。
  其實,有關梁壬癸的資料一向稀少。他與鳳山寺的特殊關係,是在5年前經由本地文史工作者呂世聰和洪毅瀚聯手研究拼湊後,才變得明確清晰。他們當時所掌握的史料顯示,鳳山寺是清道光丙申年(1836年)創建,當時以“梁壬癸為總董”。鳳山寺近幾年因修複工程出色,連連得大獎。
  不過有很長一段時間,梁壬癸的身份是個謎,直到洪毅瀚從宗譜著手,才有了新發現。鳳山寺祖廟來自南安詩山,洪毅瀚在國大圖書館找到臺灣所出版的《詩山鳳坡梁氏宗譜》後,發現梁壬癸原來是梁天成和梁美吉的弟弟。
  梁家三兄弟中,梁美吉(1787-1839)還大有來頭,原來他是馬六甲青雲亭第一任亭主,也是檳城廣福宮董事。當時的青雲亭亭主,相等於華社最高領袖,廣福宮則是檳城過去的重要華人組織。直落亞逸天福宮立於道光三十年(1850)的碑上,也能找到梁壬癸的名字,原來天福宮在1840年創建時,梁壬癸曾捐了24元。
  修於光緒十年(1884)的梁氏宗譜,顯示3人的父親是生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梁自樹(字亨珠、號玉樹),早年間到馬六甲謀生,最後葬在馬六甲。宗譜有關於梁壬癸的資料不多,只說他和兄長在馬六甲開拓事業,生卒年不詳。
  吳安全說,他一年前開始研究道光年間的古墓時,便留意到鳳坡人“梁振榮”置於道光二十三年(1843)的墳墓。他也知道呂世聰、洪毅瀚對梁壬癸所做的研究,總覺得兩者有一些關係。他後來從網上的遷葬檔案記錄中找到Neo Jin Quee和兒子Neo Chan Hock,以及他們的妻子Ee Boon Neo及兒媳婦Chee Im Neo於1927年從他處遷到武吉布朗的紀錄,開始和林志強、洪毅瀚一起對這組古墓展開田野調查。
  他們從“梁振榮”碑上看到他有兩個兒子瓚安和瓚福,而瓚福顯然與Neo Chan Hock吻合,由此再推斷“梁敦睦”是梁瓚福的謚號。梁瓚福的墓碑是在“同治六年”(1867)安置,他有兩名兒子源財和源明。
  梁壬癸之妻餘文娘(謚勤慎)顯然比兒子長命,她那個安置於光緒九年(1883)的墓碑,是由孫子源財和源明所立。梁瓚福之妻徐音娘(諱育娘)的墓則是安置於光緒三十三年(1907)。
  墓碑被樹根攀纏不易辨認
  吳安全、林志強和洪毅瀚最近帶領本報記者尋訪梁壬癸家族的遷葬墓時,發現上述4座墓併排在一起,當中梁壬癸的墓最不容易辨認,墓前長了一棵大樹、墓碑被樹根攀纏,應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後人造訪。
  4個遷葬墓應該是由後人在同一個時候修建的,因此格局、大小差不多一樣。梁壬癸、餘文娘和梁瓚福的墓還用了相同的瓷磚做墓肩裝飾,徐音娘的墓肩上寫著後人的名字,因此沒貼瓷磚。
  至於這組古墓是從何處遷來的,林志強認為還有待考察,因為那個年代除了大家所知道的舊恆山亭,還有不少私人墓園。
  吳安全最近還在新恆山亭找到梁家後人的墓,那是梁壬癸孫媳婦陳懿恭(梁源財之妻)之墓,並從墓碑上知道梁源財有三名兒子鴻成、鴻珠和鴻金。陳懿恭墓上刻了一幅對聯“天輔穴向天官星-氣從左腧通玄靈”,是中國古代風水師賴布衣著作《催官篇》的句子。從報章檔案中,他們還知道鴻珠和鴻金兩兄弟,戰前曾為遺產問題打過官司。(謝燕燕)  (原標題:新加坡發現鳳山寺最早創建人遷葬墓 建於道光年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d91xdwpi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